当前位置: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学校新闻 > 笃志铸师魂 呕心育桃李

笃志铸师魂 呕心育桃李

来源:杨凌高新小学  作者:不详  日期:2012-04-27
笃志铸师魂 呕心育桃李
——记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马翠娥同志
马翠娥,女, 大学本科学历。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武功师范学校。二十六年来,马翠娥同志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,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,期间,担任年级教研组长职务。她热爱教育事业,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为人师表,团结同志,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强烈的责任心。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,深受学生、家长、同事和领导的好评,她是学校教师中的楷模。
一、充满爱心,忠诚事业
“捧着一颗爱心,享受一份幸福。”用爱去呵护娇嫩的花朵,让每个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,正是马翠娥为人师的善良。
1、热爱教育事业是马翠娥老师执着的追求。1984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省武功师范学校,三年的学习中,她品学兼优 。一毕业就分配到杨陵区张家岗小学任教,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。她虚心好学,努力工作。同年级有一个多动症小孩叫毛臻,因为每节课踩在低课桌上骂老师扰乱纪律,而被教导主任转到马老师班。当马老师教识字时,他就大声自言自语: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广播”,一边说一边走,让人又气又笑。年轻的马老师就耐下性子哄他,观察小孩子特点,摸索教育的方法,课间和学生做游戏,渐渐地他喜欢老师。有一天晚上,他的父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找孩子。马老师也慌了,拿着手电筒一起找,找了半晚上,才发现他躲在学校的舞台角落睡着了。看着他满身的灰土,不由让人心疼。了解情况后才知,放学母亲把他接回去后又去上班,他想老师陪他玩就独自从西农大跑回学校找老师,却找不到老师。从此马老师每天下午放学后照管他,直到他家长下班亲自交到手里。于是马老师多了一个外号“保姆姑娘”。马老师是善良的使者。宋冬是一个弱小又腼腆的男孩,有几天他不说话,他在作文中发泄对父亲的愤怒,父母的吵架、离异,让他变得更孤僻了。马老师很是着急,课间走到他身边交谈,下班后和他谈心。联系他的父母,相互沟通,让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,不要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,最后大人们达成共识。尽管这样但孩子心中的伤痕没有彻底消退,马老师用师爱滋润着孩子的心田。鼓励他融到集体中,让他在活动中展示特长,集体郊游、放风筝、赏花、体育比赛、看望敬老院的老人。丰富的集体活动和大家的热情使他的脸上又有了笑容,他顺利升入初中。宋冬在初中三年很努力,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。曾有一名学生上课时老往窗外看,发现这个异常现象后,马老师千方百计调查,才知有一名小青年在学生上下学的路上向这个学生索要钱物,造成了学生严重的恐惧心理。于是马老师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找到那位小青年,并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,马老师只顾开导小青年,却没有发现她自己的孩子在一旁玩小玻璃瓶时竟咬碎了玻璃,那小青年发现情况危急,慌忙从孩子嘴里掏玻璃渣,马老师也慌乱了,把孩子嘴里的玻璃渣处理干净后他们才舒了一口气。从此,再也无人威逼学生了,但马老师还是不放心这个学生的身心健康,多次对他心理疏导,看到这个学生灿烂的笑脸,马老师才放心了。
多年来的工作使马老师深深体会到,孩子们是园中的花朵,充满生机,但非常稚嫩,任何一点粗心大意,都可能伤害他们,甚至使他们枯萎。相反,细心管理就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,唯有如此,才能收到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效果。学生生病时送上一声轻轻的问候;学生生日时送去一声祝福或一本书;学生成绩退步时送上几句安慰;学生成绩进步时送上几句鼓励;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点;下雨了给学生递上几把伞。。。。。。她嗓子沙哑了,一双小手端上一杯水,第二天的讲桌上就放了一盒金嗓子喉宝,抬头一看发现一张会心的笑脸。师生间感性的融合,以爱为载体,汇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暖流,流进学生心里,也流进马老师的心里。她每天很忙碌,但很快乐。因为她在爱学生和被学生爱的过程中收获幸福和快乐。她带过三年的学生张超、赵戈翰、朱文琦等考入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香港大学,还有许多学生实现了愿望,他们利用假期看望老师,节日时不忘发来信息问候,寄来贺卡。
2、忠于职守、无怨无悔。曾经的深圳热吸引了各地的人才,她的亲戚劝她去南方高工资的地方发展,她拒绝了。2001年冬,一生刚强的父亲生病头一回住院,老人对她说:“有你哥在,你甭操心。学生娃的事紧要。”她在学校里上课,老人在输液中默默地等待……她想着到周末陪老人,可是周六的下午她带学生在校体育馆参加一个比赛时,噩耗传来,老人离开了人世间。(她的母亲在她上师范二年级时就去世)。唯一的一位老人就这样匆匆走了。村里的人说,一到礼拜天,他老人家就在村口往东望呀望,等女儿来……说到这里她心中一阵痛楚。建校初的三年学校教师加班是常事,为了创示范学校,都任劳任怨,默默奉献。
二、科学育人,成绩斐然
马翠娥老师大胆实施创新教育,科学管理班级,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,突出“爱、严、实、细、活”的特点,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形成团结文明、勤奋守纪 、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,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。在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中,马老师和她所带的班级表现踊跃,捐款数量多。多次组织学生步行四里多路走进杨村乡敬老院看望老人们,为老人们捐款、捐物,表演节目,打扫卫生,除草浇菜。学生传递着马老师的爱之链。她多次与西农大学生一起搞活动,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,发现学生和家长都忽视了一个浪费能源的问题——电器不用时不拔电源插头,也在耗电,还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实践作业——每周五放学后观察并记下水表和电表的数字,列表统计。于是活动后,学生主动督促家长及时拔下插头。事虽小,但意义重大。《诚信伴我行》和《科技之光》展板被学校评为一等奖。2007年,她编排了短剧《圆梦》,在学校庆祝建队日和杨陵区团代会上及示范区庆六一汇演中演出,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博得领导和观众的阵阵掌声。一个个特色鲜明,影响广泛的主题活动,犹如新鲜血液给班级注了活力。
扎实细致的工作,使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、学风浓,在各项活动中,学生获奖人数多,班级成绩突出,多次被学校评为“精神文明班级”、“优秀中队”等,所在组被评为“精神文明年级”每年被评为“先进班集体”,她本人也被评为“模范班主任”。 曾被评为区级“先进德育工作者”,“市级学雷锋先进个人”。在近几年学校年终量化考核中,三年获优秀,并荣获“陕西省优秀辅导员”和“示范区优秀班主任”称号。被省教育厅授予“优秀班主任”的荣誉称号。
三、潜心教学、业务精湛
时逢课程改革,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,仍然勤于学习,不断地钻研业务,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,对工作讲求实效,对学生因材施教,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。曾为咸阳市和杨凌区教师上《白杨》《黄河象》《丰碑》《十里长街送总理》《张石匠拜师》等观摩课。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,其中,论文《浅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》获陕西省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;《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》获教育学会二等奖;2010年《让孩子回到春天的阳光》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;获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会“全国作文教学能手”称号;《我拿了》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;2011年3月,论文《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》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评为一等奖。
在学校开展的比赛活动中,她所带班级每次都取得了好成绩。作文比赛中曾经她班的获奖人数占年级获奖人数的2/3;在环保演讲中,周静之同学得了一等奖,并在全区各中小学巡回演讲。路晶晶、李月钦、杨开心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《少年月刊》上;强豆豆、刘一丹等学生在“知荣辱、树新风”征文比赛中获陕西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朱文祺的法制征文《朋友,请别这样》获省级二等奖。龚萌的作文《马路天使》获省级一等奖,国家级二等奖,“迎奥运”征文中有29人获奖。她带的毕业班参加杨凌区统一质量检测,其优秀率、及格率和平均分名列前茅,六年级团队成绩位居全区第一,为学校争了光,得到了领导、老师和家长的好评。2007年,她被评为“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”。
四、锐意进取 不断超越
组内教师老中青搭配,作为组长的她必先强己,必先律己。她谦逊果敢,关心、激励年轻人上进,以德立身。马翠娥与新教师师徒结对,使其迅速成长,不仅课堂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,而且教学艺术有了进一步提高。两年来该组向校内外推出了12节观摩课,均取得很好教学效果。
马翠娥带领教研组争做科研型教师的团队.六语组在马翠娥组长的带领下,2010年6月,向全校公开开展示了《“教法研讨•想法碰撞•写法交流----写人作文教学研讨》的主题教研活动。是我校教研活动的一次有效探索,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,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,掀起了我校教学研讨的热潮。
2010年10月,他们组被评为杨凌区先进教研组。
2010年11月,六年级语文组的《最后一头战象》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出水平,有特色。
2011年6月,校面向全区进行了教研活动展示,六年级语文组同心协力,推出《跨越百年的美丽》一课,受到了与会领导及同行们的一致好评,也对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。2012年2月,她策划组织了《了解民风民俗 研究教学教法》集体备课教研活动,并向全校教师作了展示。她作为课题主要成员参与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“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”课题研究,课题研究报告获国家级二等奖;国家级课题《小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的培养》已结题。2012年3月她所带领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被陕西省总工会评为“五一巾帼标兵岗”称号。
马翠娥同志从事语文教学和担任班主任工作 ,从未间断,默默耕耘26个春秋,是师爱让她矢志不移,师爱催她奋发进取,师爱使她不甘心平庸,师爱教她不敢懈怠。她在三尺讲台燃烧着工作的激情,挥洒下青春的汗水,在学生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。笃志铸师魂,呕心育桃李,正是她教育人生的写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