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在奉献中闪光
来源:杨凌高新小学 作者:不详 日期:2012-05-16
青春在奉献中闪光
——记杨凌十大杰出青年史晶同志
每天清晨,她总是伴着第一缕晨曦踏进校园,精神饱满,目光明亮,神采飞扬。对她而言,能够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用心工作,能够为学校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少先队员,为国家培养出未来更多的栋梁之材,她就是快乐而幸福的。她叫史晶,32岁,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。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青年教师,用12年的时间为我们书写了一幅幅看似平凡却又绚丽的篇章。“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、“全国优秀指导教师”、“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”、“陕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、“陕西省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”、“杨凌示范区骨干教师”、“杨凌示范区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杨凌优秀青年”……可是又有谁知道每一项荣誉的背后,无不浸透着她孜孜不倦的努力,永无止境的追求。 一、抓教学,求质量,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她,既重视知识的传授,又注重能力的培养。课堂教学中,她经常别出心裁的将相对简单的知识做为内容,让学生来担任老师,从讲中学;或者将课堂演变为生动的展示台、竞技场为学生创设活泼的课堂情境,使上课变成学生的一种享受,学生学中乐,乐中学成了她的课堂最大的特色。她执教的《搜索引擎》作为优质课改示范课,得到了杨凌区及周边县区的一致赞许。执教的《精美贺卡》一课在陕西省首届课堂评优活动中获得二等奖。通过她不懈的探索与努力,2011年她被评为“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”称号。 正是因为她采取了灵活,精细的教学方法,加之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,所带学生在她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,多次在省级、国家的比赛中获奖!其中毛阳、魏志豪获得电脑作品大赛网页组省级一等奖、全国优秀奖,聂博洋、崔琪获第二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第一名,填补了陕西省的空白。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给她的电子邮件中写到:“老师,也许有一天您不再年轻,可您素面朝天的美丽气质却永远存在,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,我们的个性也学会了包容,体谅和理解,无论怎样的路,我们与你一起风雨无阻,携手前行,可能有人会在泥泞中跌倒,但我们依然坚强,可能有人会迷失方向,但我们依然勇敢,因为我们身后有您深切的目光和期待的笑容! 二、勤钻研,勇探索,为教研教改献力量。 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,是教育工作的永恒的主题。作为骨干教师的她,在充分注重把教研教改的成果应用到自身实践的同时,她还积极投身到创建学习型单位,争做专业型教师行列。平时勤于笔耕,善于动手,她极参与了“十五”规划(国家级)重点课题,陕西子课题下的《小学低年级美术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》,此课题现已结题并被评为省级优秀。参与研究的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,团中央重点课题“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”子课题《小学生环保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》通过专家评审,获得优秀。所撰写的论文、教学设计、制作的课件分别获省级一、二等奖。在“Inter未来教育”实验中,作为省级主讲教师我积极承担了杨凌的培训工作。为杨凌教师上课近50节,培训教师百余人。参与修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《小学信息技术》教材,编写的《小学信息技术》教材册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,参与编写开发的“模式一”、“模式二”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普及资源(电教教材)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。 三、贵创新,重实践,让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。 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的她深刻认识到,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文化育一方人”的道理。她将学校的少先队工作,与杨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,带领少先队员们开展了“我是后稷传人”农业高新科技实践活动。了解现代化农业,寻访农业科学家,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、博览园,和队员们一起种植实验田。通过这一系列活动,让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家乡,用农业科学家的美好品质感染每一个孩子,体验生活,不忘责任,将后稷故里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通过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发扬光大。2011年10月,她光荣的被团中央、教育部、全国少工委授予“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称号。 这就是她——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青年教师的真实写照,她宛如一片色泽浓郁的绿叶,正在为含苞待放的花蕾输送着营养,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。
——记杨凌十大杰出青年史晶同志
每天清晨,她总是伴着第一缕晨曦踏进校园,精神饱满,目光明亮,神采飞扬。对她而言,能够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用心工作,能够为学校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少先队员,为国家培养出未来更多的栋梁之材,她就是快乐而幸福的。她叫史晶,32岁,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。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青年教师,用12年的时间为我们书写了一幅幅看似平凡却又绚丽的篇章。“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、“全国优秀指导教师”、“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”、“陕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、“陕西省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”、“杨凌示范区骨干教师”、“杨凌示范区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杨凌优秀青年”……可是又有谁知道每一项荣誉的背后,无不浸透着她孜孜不倦的努力,永无止境的追求。 一、抓教学,求质量,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她,既重视知识的传授,又注重能力的培养。课堂教学中,她经常别出心裁的将相对简单的知识做为内容,让学生来担任老师,从讲中学;或者将课堂演变为生动的展示台、竞技场为学生创设活泼的课堂情境,使上课变成学生的一种享受,学生学中乐,乐中学成了她的课堂最大的特色。她执教的《搜索引擎》作为优质课改示范课,得到了杨凌区及周边县区的一致赞许。执教的《精美贺卡》一课在陕西省首届课堂评优活动中获得二等奖。通过她不懈的探索与努力,2011年她被评为“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”称号。 正是因为她采取了灵活,精细的教学方法,加之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,所带学生在她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,多次在省级、国家的比赛中获奖!其中毛阳、魏志豪获得电脑作品大赛网页组省级一等奖、全国优秀奖,聂博洋、崔琪获第二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第一名,填补了陕西省的空白。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给她的电子邮件中写到:“老师,也许有一天您不再年轻,可您素面朝天的美丽气质却永远存在,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,我们的个性也学会了包容,体谅和理解,无论怎样的路,我们与你一起风雨无阻,携手前行,可能有人会在泥泞中跌倒,但我们依然坚强,可能有人会迷失方向,但我们依然勇敢,因为我们身后有您深切的目光和期待的笑容! 二、勤钻研,勇探索,为教研教改献力量。 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,是教育工作的永恒的主题。作为骨干教师的她,在充分注重把教研教改的成果应用到自身实践的同时,她还积极投身到创建学习型单位,争做专业型教师行列。平时勤于笔耕,善于动手,她极参与了“十五”规划(国家级)重点课题,陕西子课题下的《小学低年级美术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》,此课题现已结题并被评为省级优秀。参与研究的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,团中央重点课题“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”子课题《小学生环保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》通过专家评审,获得优秀。所撰写的论文、教学设计、制作的课件分别获省级一、二等奖。在“Inter未来教育”实验中,作为省级主讲教师我积极承担了杨凌的培训工作。为杨凌教师上课近50节,培训教师百余人。参与修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《小学信息技术》教材,编写的《小学信息技术》教材册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,参与编写开发的“模式一”、“模式二”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普及资源(电教教材)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。 三、贵创新,重实践,让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。 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的她深刻认识到,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文化育一方人”的道理。她将学校的少先队工作,与杨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,带领少先队员们开展了“我是后稷传人”农业高新科技实践活动。了解现代化农业,寻访农业科学家,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、博览园,和队员们一起种植实验田。通过这一系列活动,让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家乡,用农业科学家的美好品质感染每一个孩子,体验生活,不忘责任,将后稷故里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通过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发扬光大。2011年10月,她光荣的被团中央、教育部、全国少工委授予“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称号。 这就是她——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青年教师的真实写照,她宛如一片色泽浓郁的绿叶,正在为含苞待放的花蕾输送着营养,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。